第二方审核的流程
1、准备阶段:
第二方审核除了要有根据采购方特殊要求和产品特点制定的审核标准之外,还必须按照一套明确的评估思路、评估方法和回报方式来开展供应商第二方审核,因此文件准备、人员安排、审核方案和审核时间的确认都是准备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
2、评审阶段:
第二方审核小组根据确定的评审方案对供应商实施现场审核、审核人员(或会同采购方技术人员)根据标准和采购特定要求对供应商体系和流程展开全方位评估,最终得出评估报告。
3、总结改进阶段:
现场审核完毕后,向供应商提供评审总结报告,采购方可根据评审报告和公司发展规划要求供应商提交整改计划和时间表,后者需制定改进解决方案并按计划推进完成,采购方按期检查改进情况。
4、应用阶段
根据供应商实际改进状况的检查,采购方可指定调整、筛选供应商等相关决定,密切协助供应商为供应链的持续提高出谋划策。
(1)预选审核:由供应商开发人员发放调查表、报价等资料,必要时,对供方现场进行初步审核(主要任务就是了解该公司);然后将预选结果报部门,由部门对预选通过的供方进行准入评审(具体称为选点评审),然后按流程审签,评审通过后,给予供方代码,成为合格供方;提交样件,样件确认后由相关部门组织技术、质量、采购等部门对该供方进行审核,进行PPAP批准,PPAP件批准后,成为合格供方可以批量供货。
(2)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临时对该供方进行现场过程审核,一般合格供方,根据其产品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编制日常监督审核计划,对供方过程控制文件、制造过程、采购过程、检验试验和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全面审核,要求供方在审核期间提供连续300套供货产品生产,确认其过程控制能力和批量生产能力。
(3)针对作坊则没有系统化的操作模式,没有被认可的体系,甚至没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审核这类供应商目的要搞清楚(肯定不是看其体系健全,也不是看其所有过程被识别),不要去审核他系统性的东西,什么管理评审啊,什么合同评审啊,审也没有用。理所当然更不需要做什么体系评审和产品审核。
5、通过审核、辅导等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其良性发展;就事论事,供方在某一阶段时间出现严重的质量或交付或被预知潜在的重大事故,第二方审核的目的是帮其分析问题,寻找突破口:
(1)收集该供应商以往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留意供应商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措施,作为现场审核的重点进行验证;
(2)在同类供应商中选择供货业绩较好的供应商为参照,特别是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进行比较审核;
(3)在审核前尽可能弄清楚要审核的供应商产品的工艺流程,以便自己在审核时做到心中有数;
(4)对于那种没有任何体系文件的供应商,可以用其它同类供应商的工艺流程图、质量控制计划进行审核;